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Connor 抹茶交易平台app 2025-11-03 2 0

【版权申明:本文为@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,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,违者必究!】

票房大盘愁云惨淡,冷至冰点,也正是在过去的半个月内,电影市场见证了多部明星主演作品的滑铁卢。

10月25日,由魏书钧执导,黄晓明、陆小芬、祖峰、贾樟柯主演的喜剧《阳光俱乐部》公映,至今九天仅收获近580万票房;由李玉执导,张子枫、张伟丽、李心洁和姚晨主演的女性电影《下一个台风》同日公映,至今票房也还不到450万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10月17日,由舒淇和白客主演的《寻她》宣布撤档;10月23日,由陈坤、王砚辉、刘敏涛主演的《旁观者》宣布撤档。两片撤档的原因都是因为预售票房和预期排片不理想。

《寻她》撤档后没有动静,但主打舒淇导演首作招牌的另一部电影《女孩》于11月1日上映,周末两天票房仅200万出头;《旁观者》撤档仅五天后又宣布重新定档11月1日,不出所料,影片周末上映两日,票房不到90万,预计最终票房将在200万左右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绝大多数明星已没有票房号召力

展开全文

当然,这四部明星主演电影的市场表现不佳有共同原因——它们都注入了艺术电影的鲜明基因。但毕竟《下一个台风》和《阳光俱乐部》的艺术电影属性并不算纯,并且两片公映首日,也分别得到了远超票房占比的排片待遇,惨淡到这种境地,还是有些太触目惊心。

从面上看,这几位影坛中生、新生代的中坚代表,是不是太“不扛票房”了?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这话不能说错。

最近三年,黄晓明每年都有一番院线片公映。2023年的暑期档悬疑片《最后的真相》票房5467万,表现尚可;2024年四季度冷档期公映的悬疑片《戴假发的人》票房却仅有421万,表现和《阳光俱乐部》相仿,可见在电影市场上,单出“黄晓明”这个名字的号召力,已经接近归零;陈坤的问题则是主演作品太少,从2016年起仅有《火锅英雄》(2016)和《侍神令》(2021)两部一番电影公映,已淡出观众视野中心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如果说黄晓明和陈坤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,那作为00后小花翘楚、刚刚还在暑期档爆款动作片《捕风追影》中担当二番女主、在主旋律大片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中位列一番的张子枫,本不应和“过气”沾上一点边。然而近两年,张子枫的一番作品照样多次遭遇票房失利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2024年的《穿过月亮的旅行》(4587万),2025年的《我会好好的》(2576万)和《花漾少女杀人事件》(2892万),它们都是带有明显商业属性的非纯文艺片,但连续几部票房不理想。从上述表现看,也很难说张子枫有什么票房号召力。

在饭圈对轰的逻辑中,“主演票房”往往被视作最重要的实绩标准之一。但近年来,像张子枫这样曾有过卖座一番电影履历(2021年《我的姐姐》8.6亿,同年《盛夏未来》3.86亿)的明星演员,却也不能保住下一部主演作品的票房下限。像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,在此不点名,他们显然并不算“过气”,在群众中有较高认知度和好感度,但就是“不扛票房”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这样的困境,适用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明星演员。真正在一定程度上“能扛票房”的,放眼内娱也仅有沈腾、吴京、贾玲、黄渤、王宝强、易烊千玺、肖战等寥寥几人而已。

每当某位明星主演的电影票房失利,往往少不了社媒和论坛上“对家粉丝”们的嘲讽。但时代已经改变,应该认识到:当前大多数电影的票房成功,和一番主演的绝对“号召力”,已经关系不大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以今年目前票房前五位的真人电影为例,《南京照相馆》胜在题材号召力和影片品质,一番主演刘昊然虽为当红小生,但和张子枫情况类似,近年来屡有主演电影票房失利(《燃冬》《解密》《平原上的火焰》),谈不上有什么号召力;《唐探1900》里,一番主演王宝强相对刘昊然的票房吸引力显然更胜,除演员之外,影片在IP名气、合家欢属性、叙事主题等方面的优势都很突出;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《封神第二部》虽然明星阵容强大,但靠的是神话大片的类型定位;《731》是国民记忆和情绪话题驱动;《捕风追影》虽然烙上了“成龙电影”的商标,但如今的成龙大哥若真有无差别的号召力,今年《功夫梦:融合之道》的505万票房,又很难解释……

如今决定电影票房成功的因素中,类型、题材、IP人气、出圈议题、影片品质的重要性,都已显著压过主演的星光,这其实是全世界多数地方的大趋势——包括好莱坞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好莱坞巨星也不行了

也别说黄晓明、陈坤、舒淇和张子枫们没有号召力了,从最近一系列海外新片的情况来看,好莱坞的顶级巨星们,也都谈不上有什么票房号召力了。

“好莱坞最后一个巨星”莱昂纳多·迪卡普里奥,算不算顶级?近期,由他主演的《一战再战》口碑爆棚,但票房仍然不利,至今全球仅收2.1亿美元;顺带一提,小李子上一部主演的院线电影《花月杀手》(2023)票房仅为1.58亿美元,并且这两部电影可不是什么艺术小片,而都是大导演作品、制片成本超过1.3亿美元的大制作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2024年《福布斯》好莱坞薪资榜的冠军、Instagram粉丝近4亿的“巨石”强森,是不是巨星?近期,由他和一线女星艾米莉·布朗特主演的格斗传记片《粉碎机》遭遇票房惨败,至今北美票房1132万美元,全球票房3368万美元,未及成本线。

如果说《粉碎机》还带有“电影节入围片”不够商业的特质,那去年强森主演的圣诞娱乐大片《红色一号:冬日行动》同样遭遇了票房惨败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茱莉亚·罗伯茨,过去三十多年里好莱坞单扛票房能力最强的女星之一,够不够大牌?近期,由她主演的犯罪片《猎杀之后》血本无归,制片成本8000万美元,全球票房仅为900万美元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你说罗伯茨巅峰已过、不再是当今好莱坞的当红女icon?那曾创造《芭比》票房奇迹的玛格特·罗比如何?她和科林·法瑞尔主演的《绮梦之旅》北美票房仅为660万美元。顺带一提,本片内地票房更是低至二十几万元,创年度进口好莱坞片最低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近两年风头席卷好莱坞、连特朗普都屡次力挺的媒体女王西德尼·斯威尼如何?自从2023年的爱情喜剧《只想爱你》票房成功后,有她出演并登陆院线的《蜘蛛夫人》《伊甸》《亚美利加纳》都是票房惨败,仅恐怖片《无暇修女》表现尚可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如果说西德尼·斯威尼还只是“网红”,那同为Z时代偶像的提莫西·查拉梅、赞达亚、汤姆·霍兰德可都有卖座的主演大片(《沙丘》系列、《旺卡》、《蜘蛛侠》系列),但他们脱离热门系列或大IP之外的作品,也都没有体现出很强的票房号召力。

他们和上世纪的好莱坞票房巨星们一样,公众认知度高,人气高,媒体热度高,但就是没有那么扛票房了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去年12月,英媒《观察家报》发表文章解释“好莱坞为何不再制造巨星”,主要原因有三点,其中最重要的一点,是“系列文化”取代“明星制”成为电影市场的决定性吸引力,其实就是前文说过的系列、IP。如果不是大IP电影,就得用议题抓住社会情绪。

由明星驱动的、中等成本的、好好讲一个故事的电影,在这个时代,是绝对打不过系列大片和议题电影的,这就是好莱坞明星票房号召力衰退决定性的、难以扭转的因素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票房号召力有别的体现方式

其实太平洋两边一比较,由于中国电影工业的相对弱势,尚无法稳定培育高人气IP,量产高工业水准的商业大片续作,内娱电影明星的相对号召力,衰退得还不至于像好莱坞那么严重。至少前文也说过,真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,毕竟还是有那么几位。

沈腾、吴京、贾玲的国民属性不用多说,黄渤、王宝强作为“草根代言人”,路人缘极好,能吸引没有特定观影目标的观众买票,他们的号召力,都有一定的“无差别性”。肖战的粉丝战斗力极强,一人就能扛起几亿预售;易烊千玺则在演技实力基础上兼具粉丝战斗力、业界口碑、观众好感度和选片眼光,至今主演电影无败绩……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不过,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,明星票房号召力下降,逐步让位于IP、系列、题材、类型的大趋势,也还是确定的。

虽说以“随便主演一部剧情电影就能卖座”的标准衡量,明星们的票房号召力的确是越来越弱了。但这不代表明星对电影票房已完全无关紧要,另一种形式的明星对电影的“票房加成”,会一直存在——明星个人形象和商业片大IP、特定角色形象深度绑定的模式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以好莱坞为例,就是约翰尼·德普与《加勒比海盗》系列,小罗伯特·唐尼与《钢铁侠》、《复仇者联盟》系列;以中国影坛为例,王宝强、刘昊然和《唐探》系列的绑定,乃至肖央和《误杀》系列的绑定,也都可以算作这一类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不演钢铁侠就失利,但无损星光

在汤姆·克鲁斯和威尔·史密斯还具备无差别号召力的时代,德普常被诟病为离了《加勒比海盗》就不具备号召力,但这绝对不代表《加勒比海盗》没有德普也能成功。后来的唐尼和漫威也是如此。

身傍成功的系列和角色,就相当于有了“养老保险”,即使出演的其他作品票房失败,也还有保底牌可以打出来“回血”,不至于对自身的星光和商业价值造成太大影响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其他作品连连失利,但肖央有养老保险

更宽泛地说,明星可以不限于将形象绑定于某一个IP、某一个角色,而可以扩展对特定类型的绑定。

比如汤姆·克鲁斯,那个他随便演一部法庭电影(《好人寥寥》)或商战电影(《糖衣陷阱》)就能大卖的九十年代也已过去,但转型纯动作影星,以搏命三郎的姿态出演各种高质量动作大片,也依然能屡屡取得不俗票房,维持住自己超级巨星的形象;其实,许多大牌的国产动作明星、喜剧明星,都是如此,他们自身特质对特定类型商业片的加成,是很难归零的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但能走这样路线的演员,毕竟还是不多的,并且,特定的类型和角色,也确保不了一直能演下去、一直不被观众厌倦。

总之,明星演员和粉丝们还是需要认清形势:未来的电影行业,会越来越是是一个“戏捧人”而非“人扛戏”的环境。“星光”难做靠山,谨慎选片、好好演戏、取得观众的信赖,才是正道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做正确的事情,即使会有《燃冬》《平原上的火焰》这样的低谷,也早晚会等来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成功。

并且,作为演员,你高光的电影,要比失败的电影更能让观众记住。

小李子强森黄晓明陈坤舒淇新片都遇冷……靠明星撑票房的时代真过去了?

(文/阿拉纽特)

评论